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

歷史⼩説是否為同⼈⽂⸺阿莫的回應


若説⼩説是虛構、未存在的故事,是作者⾃⼰「無中⽣有」、創作出來的,歷史⼩説卻不是作者⾃⼰想出來的故事。歷史⼩説根據的是已存在的歷史事實、歷史⼈物、甚⾄已經存有的版本,撰寫⽽成的⼩説。

如此⼀來寫出來的作品,還能算是原創嗎?

歷史⼈物在歷史上多少已有定論,曹操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梟雄,相對⽽⾔劉備正統性的地位,也很少⼈去質疑這⼀點,這兩個⼈物的形象幾乎是已經定型的了。不少同⼈⽂產⽣於不滿於原作的⾓⾊設定,就三國這本書⽽⾔,有可能產⽣⼀種同⼈⽂,將劉備寫成梟雄,將曹操寫成英雄。

改變原作的⼈設,這彷彿是現代同⼈⽂之濫觴。

承上⽂所提出的問題︰根據既有的故事、既有的⼈物所寫出來的歷史⼩説算是同⼈⽂嗎?

就⼆創的⾓度⽽⾔,歷史⼩説遵照歷史事件和歷史⼈物進⾏鋪展描述⽽成,並在其中置⼊適當的虛構情節,但故事主線⼤體順應歷史發展⽅向,在⼤致符合歷史真實前提下做合理的虛構情節與⼈物,但⼜不會偏離史實太多。

這⼤抵是歷史⼩説的創作⼿法,【涅⽡河畔的冬宮】便是運⽤這種創作⼿法。但依照如此的框架,創作出來的⼩説,算是原創嗎?

事關⾃⼰的⼩説的歸屬問題,於是去問了阿莫。

阿莫給了我⼀個明確的答覆︰「我認為⼆創或者同⼈應該是對 [ 已存在的⽂本 ] 才會有意義。若是以歷史⼈物來寫⼩說,因為先前沒有 [ 已存在的⽂本 ],所以就不會有這種問題。」

若是以 [ 已存在的⽂本 ] 做為是否為⼆創的判準,然⽽,不幸的是就以中國古典⼩説來説,我們的經典著作都只能算是「⼆創」了,因爲古典⼩説⼤都根據流傳下來的話本、詩話與戲曲等材料,從事再次創作⽽成。

就以四⼤古典名著爲例︰三國、西遊、⽔滸、紅樓,幾乎無⼀例外的都是⼆創,嚴格説來只有『紅樓夢』算是原汁原味的原創,並⾮源於古時的話本或戲曲。

『西遊記』則是⼀部根據宋元時流傳⺠間的、唐僧取經的故事,相關作品有『⼤唐三藏取經詩話』、楊景賢雜劇『西遊記』等,作者吳承恩根據這些⽂本,再加以擴充、組織和再創作⽽寫成。

⽽明清的歷史演義的「⼆創」性格更是突出,就以歷史教育的普及化來看,中國史上便有説書、話本、戲曲等媒介的出現,演義⼩説的作者往往根據宋元時的話本⽂學作爲創作底本,例如有所謂的『說三分』,最著名的歷史⼩説『三國演義』便在這種背景之下誕⽣了,羅貫中所根據的不只有正史『三國志』,也根據流傳甚廣的『三國志平話』,再加以改編撰述⽽成。

⾄於帶有歷史性質的⽔滸故事源起於北宋宣和年間,出現了話本『⼤宋宣和遺事』,梁⼭泊好漢中的宋江和武松、 關勝、 楊志、解寶、張橫及彭玘在北宋史上確有其⼈,但是『⽔滸』⼤部分情節與⼈物都是杜撰出來的虛構故事。後來元雜劇中出現了有關⽔滸故事的劇本[1] ,『⽔滸傳』全書更是到了明朝,經許多作者不斷增添情節乃⾄定型。

⽔滸不是只有⼀位作者,便有世代累積作者群⼀説,施耐庵、羅貫中都被視爲可能作者之⼀。

古往今來世界各國創作歷史⼩說之共同⽅法,如三國取材於歷史上之有名時代,並由衆多作者在⻑時段裡共同創作,其創作並⾮由⼀⼈⽽成,⽽由衆⼈創作,因此史實與虛構之間的關係也⾮簡單以「七分實事,三分虛構」⼀句話來概括。

在這裏導出⼀個集體創作的概念,是中國古典⼩説特徵之⼀。

在古代創作不僅僅有著集體創作的現象,還有作者是誰都無有定論。經過時光歲⽉的篩選,經典之所以會成爲經典,正是它具有集體性,時光為這樣的作品不僅是累積了⼈氣(普及化),⽽且匯集在作品上,乃成為⼀種集體認同與集體記憶,成爲⼀群⼈的共有智慧財 產,⽽⾮專屬於作者個⼈專有。

逐漸地作者是誰,再也不重要了。

然⽽,歷史⼩説到底是原創還是⼆創?

是也,亦⾮也。


[1] 元雜劇中流傳後世的⽔滸故事有︰⾼⽂秀的『⿊旋⾵雙獻功』,李⽂蔚的『燕青博⿂』和康進之的『李逵負荊』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