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

結語︰不是不喜台語⽂,⽽是不喜⾮台語⽂不可的意識形態


這⼀系列⽂緣起於⾼澄天三⽉時發佈的⼀篇⽂章︰【 如果思想與情感能夠展現台灣精神,需要在意作家書寫的是台⽂或是中⽂嗎?

當初寫的時候因爲有太多地雷,沒敢發佈,也沒上傳臉書給台灣的家⼈閲讀,只把暗⾃⽂章掛在個⼈⾴上,原本是想應該無⼈有興趣閲讀,沒想到還是不少⼈讀了。

近⽇因散⽂集︰『⾛在莫⽐烏斯環上』被選⼊⽂學牆,因此決定將之補充改寫成七篇社論,放在這裏。

當初之所以會寫這些⽂字,純粹因爲⾃⼰眼中最美麗的⽂字竟然被政治醜化了,於是在這裏想說幾句話。台語⽂派處處打壓漢⽂化,祭出台羅混雜的台語⽂,讓全台灣⼈都動⼼(當然不少⼈跟我⼀樣是動怒了),難道這樣的⽂字靈感是來⾃⽇語和漢混合的書寫形式?

⼈家⽇本⼈可是把假名與漢字混合得⽐純漢字更加優美。請原諒我過於看重美感視覺。

⽽台語⽂有三種,全漢⽂,漢羅⽂,全羅⽂,學童學⼀種語⾔的讀寫要學三次,才學得全。就務實⾯,在國⺠教育中實施起來有些困難。

然⽽這看似⼗分複雜的台語⽂,卻讓⼈無所適從了,讓⼈對⾃⼰的認同意識產⽣了疑慮。⽽這種讓敵⼈⾃亂陣脚的攻略,似曾相識。

這不就是中國爲政者最想要的結果呢?

不禁懷疑來招降的網軍是爲誰⼯作,拿的是誰的錢?⼀般化妝品推銷⼩姐總是先把你説得美如天仙,再把產品賣出去,讓妳⽤了他們的產品之後傾倒衆⽣。⽽這個網軍就不同了,先讓你覺得⾃⼰是個孤陋寡聞的⼤蠢蛋,然後硬把產品塞給你補腦。

這種官僚作⾵似曾相識︰為政者總是讓⼈⺠覺得⾃⼰⾮常不⾏,然後進⾏再教育,以便將你形塑成他們所要的樣態。

更絕的是,台語⽂派所持的理由是,台語⽂可以掃盲,只因爲台灣還存在⼀些只會說台語的⽼⼀輩,但⼀説到⽗⺟年⽼了不想學台語⽂,應該尊重⽼⼈家的意願,話鋒⼀轉,⼜變成台語⽂政策所實施的對象是新⽣的⼀代,那不是更縹緲如雲漢了,難道他們預期,下⼀代定會上網閲讀台語⽂?

最近收到⼀個好消息,⼀本研究曾祖⽗的學術專著要出版了⸺百感交集。

多年前曾與這位在⼤學任教、專⾨研究曾祖⽗的留⽇博⼠接觸,家⼈甚⾄登⾨造訪過這位學者。⾃⼰雖也研究過歷史,研究的卻是歐洲史。

因深愛歐洲史⽽寫歐洲歷史⼩説。

收到消息時,正好是我寫這些台語政策批評⽂的時間點,⾝爲曾祖⽗的後⼈,不知他在墳裏是作何感受?

無妨!曾祖⽗當年出版的著作便是正港的漢⽂漢詩,是爲了喚起台灣⼈的漢⽂化意識。在這裏要强調⼀點,「⽂化協會」在⽇據時代倡導的是漢⽂,⾮台語⽂,倡導漢⽂的⽬的是爲了反對統治者的語⽂⸺⽇⽂。

曾祖⽗應該會諒解我的⽴場,他喜歡的也是漢⽂。

時過境遷,政府倡導的東西雖然改變了,但意識型態運作的模式並⾮全然翻轉。曾祖⽗那⼀輩⼈的作爲,以倡導漢⽂,來反對統治者的語⾔⸺⽇語,借此倡導⺠族⾃覺,請注意是漢⽂,不是「台語⽂」;⽽國⺠政府來台之後,⺠間⼜起⽽反對統治者的語⾔⸺「國語」,反對國⺠黨的⼀黨獨⼤,因⽽倡導台語與台灣本⼟⽂學。

曾幾何時,反對黨上臺,台語⽂經過⻑期的陣痛,⿇雀變鳳凰,主政者⼜以同樣的⼿段來對待我們⼈⺠,可憐台語⽂卻被爲政者利⽤。⼤家有沒有發現,不管誰上位,語⾔政策的運作模式都很接近,他們⾮得要塞給我們⼀種新的語⾔不可,借此對我們進⾏徹底的洗腦。

台語⽂在這種複雜的政治背景之下,政⾵吹向改變,搖⾝⼀變,變成台灣⾃覺意識的⼀部分,成爲學界⼀項熱⾨的研究項⽬,⽽北京話卻變成被打壓的對象。

然⽽,這些歷史變⾰只説明了⼀件事情,我們再也無法以「中⽂」來⾃覺了。在台灣⼈⾃覺之前,語⾔要先⾰命!

⽽這種危機意識,也炎上⽂創界,欸!連⾃⼰⽇常使⽤的語⽂都無法深愛了,叫創作者如何創作?

無論是誰執政,我們⼀次再⼀次地經歷著同樣的事情,被迫放棄⾃我。我不是不願寬容台語⽂,⽽是不喜⾮台語⽂不可的意識形態。

我在這裏要説的無⾮是,愛漢⽂,愛漢⽂化,並⾮不愛台灣。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,畢竟全台皆能嫺熟地使⽤北京話,亦接受從中國移植過來的漢⽂化,難道我們都因此不愛台灣嗎?

⼤家何過之有?

我們⾮得以「中⽂」來⾃覺,不可;以此來傳達我們的訴求,無奈啊!